国家文化简介-战后价值观的确立和其内涵

  • 作者: 超级管理员
  • 时间: 2014-02-25 10:07:01
  • 点击率: 1485

战后价值观的确立和其内涵

在战前的日本,绝对效忠天皇、国家,为了天皇和国家而奉公灭私,甚至献身,一直占据日本人价值观的中心。与这种观念相互关联、并从基础上支撑之的是传统的家族观念和个人生活中的禁欲主义。战后,作为献身目标的天皇,也于1946年元旦发表人间宣言,宣布自己是人而不是神,自己剥下了罩在自己身上的神秘面纱。这使当时的日本人一时失去了效忠的对象。另外,由于战败日本处于被占领之下,失去了主权。西方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强调个人价值的价值观通过各种途径被介绍和灌输进来。战后初期的日本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价值混乱。
然而,进入50年代,日本已渡过了战后初期的艰难阶段,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渐渐步入正常轨道。这时,社会的发展开始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即建立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统治阶级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相继制定了劳动关联法案、罢工规制法等,对工人运动和罢工加以限制,使用国家机器这个手段来致力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方面也认识到,为了使企业获得长远利益和持续发展,必须保证工人对公司的忠诚,不能轻易解雇工人,从而开始实行终身雇佣制。这使公司与工人的关系为之一变。由于企业与职工关系的相对固定化,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职工可以从企业等工作场所得到自己预期的一切,这大大密切了职工和企业等的关系,使过去人们对国家的忠诚转变为对工作场所等共同体的忠诚。对每个人来讲,企业等工作场所已不仅是劳动的场所,获得经济来源的场所,还成为充实人生和实现人生意义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再加上战后新宪法、民法所规定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原则的贯彻,以及西方文化的持续影响,导致了原来传统家族共同体的解体。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也带来了出生率不断下降,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核家族”化迅速进展。家庭共同体的变质,促成了新型家庭观念的成立。
另外,物质生活的充实、生活安定化,为人们追求和实现自身的自然欲望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狂涛巨浪的荡涤下,个人生活方面的禁欲主义已彻底成为过去,取代之的是对个人物质欲望的肯定和性意识的解放。
总之,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增长、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改善和提高、新宪法精神和西方文化的持续作用和影响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重合,促成了战后日本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