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欧美经济体仍在复苏的进程中,中国企业则瞄准其中机遇掀起跨国并购潮。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联合发布《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这使中国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457个,实际交易金额434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之最。

中国企业正迎来并购机遇期。而在法国知名传播集团旗下咨询业者CNC德国公司合伙人克努特·英格曼(Knut Engelmann)看来,中国企业在并购中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25日,上证报记者与其进行了一番对话,在专访中,他指出跨国并购有助于中国企业步入行业价值链的上游,但通过传播咨询来弥合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同样重要。

上证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跨国并购活动中,其背后的动因有哪些?

克努特·英格曼: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在中国政府的“十二五”计划中,有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扶持政策。第二,是中国企业自身的意愿,它们希望可以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第三,是中国企业希望走到价值链的上游,通过并购获得优质产品及更先进的技术。在我所参与过的并购案例中,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中国的买家通常会非常认真对待的态度。他们的并购意向强烈、资金雄厚并且坚持不懈。此外,他们还会关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这些综合因素使得中国企业参与的并购案成功率较高。

上证报:那些希望参与到跨国并购中的企业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克努特·英格曼:他们所面临的机遇包括可以拥有新的技术及新的市场。中国国内市场的增长空间正在缩小,因此企业可以寻求到其他市场发展。此外,在过去,中国产品给人的感觉是廉价且质量不好的,但现在正在改变。通过跨国并购,海外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标准,这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从简单的方面看,是不同的语言带来的挑战。从复杂的一面看,商业环境、文化差异等方面充满挑战。其中,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是一个较为艰巨的挑战,它导致人们对中国的投资者存在错误认识。因此,中国企业在参与跨国并购时,需要更积极地去沟通,以消除误解。

上证报:如何应对上述所言跨国并购中不同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克努特·英格曼:在跨国并购中,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而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可以用传播来弥补。在德国有很多家族企业,新一代继承者和创始者的想法不同,可能也不想去继承企业。因此,对于创始人来说,他希望把企业传承下去,在寻找买家的时候,就需要找在理念和文化价值上有认同感的买家。

基于此,需要尽早在并购过程中纳入传播咨询这一块。在并购中,传播和法务及审计一样,拥有同等重要地位。此外,传播影响的不仅仅是并购价格,还包括并购完成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即使完成了并购,但你没有和员工做好沟通,导致员工流失并带走了你的技术,你只是并购了一个空壳。因此,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传播的战略,便能够帮助你消除文化障碍并获得长期成功。

上证报: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如何处理与各大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

克努特·英格曼:在并购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员工、工会、当地政府、客户、供应商、媒体以及政客。各方的担忧和诉求不同,因此在并购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弥补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担忧。例如,中国企业需要让当地的利益相关方了解和自己企业相关的信息,包括长期的战略、并购以后可以提供给员工的福利等。唯有积极沟通才能建立起互信。

而在处理和当地政府的关系方面,你需要去了解他们最大的担忧是什么,以及执政者对自己政绩的要求是什么,有的希望致力于降低污染,有的希望扩大贸易量,有的则希望降低失业率。了解到他们的担忧和诉求后,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有用信息和策略告诉他们。

来源:腾讯财经

评论(0
名称*
验 证 码 点击换一张 看不清?
字数不得超过1000字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