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知差异尊重差异


有不少外企都是多元文化,即各种背景的人共存,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习俗、禁忌等,所以首先需认知这种差异的存在,同时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性,否则会有不少沟通的障碍。


例如有的国家视白色为最尊贵的颜色,于是结婚送“白包”而不是“红包”,了解了就没什么,如果往心里去就会在大喜的日子很不舒服;当然,他们如果能入乡随俗就最好了。


还有一个例子,喜糖是中国人的风俗,其他国家的人作法各异,一次大家给一位外国同事准备了结婚礼物,但是却没见他派发喜糖,于是就跟他开玩笑,没想到他立刻非常生气地说:“我是xx国人!”希望大家尊重他的习惯。


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然,有的国家的人很直接,愿意有什么事情当面说清楚;而有的国家的人则更倾向于委婉的表述等等,换位思考会使沟通更顺畅。


 2.使用通用语言考试论坛


在多文化的环境值得注意的地方还有尽量使用通用的语言,不论是在公众的场合,书面还是聊天。尽管谁都愿意使用自己最舒服的语言,但是或许这样会造成别人的不舒服,所以职业化程度高的人会立即判断在当时的情况下使用哪种语言最合适;的确有时为了沟通的有效性,或许先选择母语与相关的人沟通,然后再及时翻译给其他人,这是懂礼节的表现。


我曾经收到过这样的邮件,用的是小语种,说由于时间的关系,请收件人自行翻译。可想而知,他需要大家配合的地方只有等他再发第二封英文的邮件才会真正开始。

 
  3.及时反馈


反馈这一点是东方人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多人通常认为只有等到有了最终结果才需要反馈,其实这是不礼貌的。需要第一时间给对方反馈,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No.”当然,对于大的项目或复杂的事件,也需要第一时间回复对方,告之正在筹划中,大约在xx时间答复。有时收到他人分享的文件或信息,也需要很有礼貌地回复,表示感谢。以上这些不论载体是什么,包括手机短信,都需要回复,尤其是对上级更应即刻回复。


我在楼道里碰巧听到上下级的对话,老板问“你端午过得好么?是否收到了我的短信祝福?”下属答“我收到的信息太多了,后来手机就没电了。”相信大家自有评论。


 4.关于信任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信任的理解和操作不同,前边说到在A类企业通常考察期比较短,或索性直接地信任对方,直到有确凿的事实说明无法再信任;而在B类企业,取得信任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以说时间的跨度通常超过人们的想像,有的企业的CEO甚至宣传自己的企业管理哲学是70%信任,使人们感觉一直在被考察之中。不论哪种企业都需要珍视信任,不要轻易许诺,要说到做到,不辜负别人的信任,树立自己良好的职场信誉品牌,因为现在的信息太开放了。


 5.授权


信任不同,则授权的程度不一样,有时与能力并无较大相关。通常来讲,A类企业授权程度更高;而B类企业则不愿放权,反而被有人说成上级干下级的事情,最后一级一级下来,变成了下级没事做,只能无聊地八卦咯。


 6.数据


在外企似乎更注重就事论事,所以数据至关重要。因而在与老板或其他上级汇报沟通之前,务必准备充分的数据或背景资料进行支持,否则被问到时没有,则会给对方留下能力不高的印象。同时在表述的时候尽量用客观的、平和的、数量化的理性表达方式,而不是由许多形容词或副词组成的感性的表述。例如说一位员工态度不好,不如具体说他不配合其他同事,开会讨论时从不发言,坐在偏离团队的位置摆弄手机,经常迟到等等。


 7.公私分明


在外企的职业化环境下,要求工作期间只为公司做事,尽量少地把个人的事情或情感带到公司中来。有的在其他类型的企业做过一段时间的人,可能习惯了在办公时间接打私人电话,并且大声地在办公室处理私人事情,例如跟物业交涉,与家人安排度假的计划,与供应商谈装修的事情等等,恐怕到了外企都要收敛一些。如果家里有急事可以理解,通常需要在不打扰工作环境的情况下尽快(惯例是3分钟之内)处理完毕,或者索性请假去办理。


 8.角色准确


在外企非常讲究礼仪,绅士风度的人倍受青睐,而由内心流露的风度与表面文章自然大有不同。真正有风度的人,甚至有人格魅力的人,是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的人。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某位领导一个大团队的老总能够为客人按电梯,开会时主动为更上级安排座位,甚至在某些场合为下属递上翻页器。。。这时往往作为下属的应该第一时间判断自己的角色,把很多事情抢在领导面前先做好;而特别忌讳的则是抢了老板的风头。


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职业化程度高的人,被众多人尊重的人通常是以德为先、关心他人、敏感度高,并且很内控的人,做到这些才能够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 

 

来源:网络

评论(0
名称*
验 证 码 点击换一张 看不清?
字数不得超过1000字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