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由于起步较晚,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境外并购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果不能把握并落实并购的关键成功要素,就可能导致整合失败,股东回报低企。

在国内生意发展顺利,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猪肉制品生产商的双汇发展(000895.SZ)在海外并购方面虽有过惊人之举,却一直不太顺利。

今年6月,万洲国际宣布以3.54亿美元的价格将一年前刚刚收购的西班牙肉制品企业康博菲尔37%股权全部股权售出,双汇发布公告称,此举意在以现金流缓解万洲国际的资产负债情况。

而双汇更引人关注的一次收购是,2013年5月,其母公司万洲国际以71亿美元的巨额收购全球最大生猪及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被誉为是上演“蛇吞象”。但2014年4月,因为认购不足,路演数周的万洲国际一度宣布中止在香港上市,这似乎向外界宣告其收购时所规划的协同效应并未实现。

“三项常见的失误容易导致整合不顺利”,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大中华区兼并收购业务主席杨奕琦今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包括未能明确定义价值和风险的来源,无法实现增量价值;对解决公司文化和组织疑虑的问题缺乏解决方案,致使关键人才流失;复杂的法规和政策框架极大的干扰了整合过程等原因导致的整合流程失效。

就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而言,在杨奕琦看来,虽然存在上游资源整合、高端产品市场和先进经验分享的机会,但其在尽职调查阶段,缺乏对利益点进行足够的压力测试,所以出现了上游供应不稳定的状况,也高估了中国市场对高端肉质产品的接受度;而在关键领域的整合方面,也缺少解决人员问题的监管模式。

双汇是中国企业并购逐渐增多,但尚在起步阶段的缩影。贝恩公司最新调研显示,2014年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整体规模首度超过外企在华并购,中国成功取得突破成为净资本输出国之列。进入21世纪以来(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总交易量为2690起,交易总额达4200亿美元。仅2014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交易量就有405起,交易额达790亿美元。

尽管中国企业境外并购自2005年起才进入活跃期,近年来“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境外并购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果不能把握并落实并购的关键成功要素,就可能导致整合失败,股东回报低企。

与美国、日本等境外的并购企业相比,贝恩最新发布的《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点金之术》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并购交易中,境外并购约占13%,而放眼全球,这个数字已经达到约50%;在活跃度方面,中国的活跃并购企业占比较低,不足10%,而美国和英国占比近40%,日本占比超过20%;在行业方面,中国活跃的买家不够多元,其中金属矿产和建材领域企业数量占到67%,而从全球来看,行业分布比较多元,高科技/媒体/电信、制造、零售批发领域的企业数量排在前三位。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亚太区兼并收购业务主席梁霭中表示,贝恩将经常进行规模性并购的企业称为“登山家”,他们创造的股东总回报率最高,同时也更加大胆,范围交易占比更高。相较而言,中国企业中尚缺少“登山家”,活跃买家占比仍然有限,且相对集中在资源导向和高科技/媒体/电信行业。

杨奕琦介绍,通常单笔交易金额超过30亿美元的并购案例被定义为超大额并购交易。在这类境外并购中,国有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截至目前,中国境外并购交易金额排名在前20位的案例中,19起案例是由国企主导的并购,其中,10起案例的收购方是国内三大石油公司。

“国企‘走出去’在时间上比较早,但如今民企已经后来居上,步伐更快。”据杨奕琦介绍,虽然在超大额境外并购中,民企形单影只,但从中国境外并购整体表现来看,民企并购主导了绝大多数并购活动,其中交易数量占比超过90%,交易金额占比超过80%。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内生增长放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可能会越来越多”, 杨奕琦说,在当前环境下,积极的行动和干预是并购成功的必要因素。“不仅如此,还需要不遗余力地投入尽职调查,因地制宜,细致地解决人员、文化和组织问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加强中国企业的并购能力,并逐步形成可复制并购模式,最终在全球并购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第一财经

评论(0
名称*
验 证 码 点击换一张 看不清?
字数不得超过1000字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