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日两国作为东亚的近邻,在文化方面有好多共同点,比如都属汉字文化圈,都遵从中国的儒教礼仪,都信奉“神”等,历史上也有着长期的交往史。但是,在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中还是时时产生误会、碰撞。原因自然是对对方的文化、心理缺乏了解,或以自我文化为中心。本文就中日两国人民交往过程中常见的有可能发生文化碰撞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中日两国作为隔海相望的友好邻国,历史上文化层面的交流源远流长。最初,水稻种植技术从中国的传入使日本人摆脱了靠采摘和渔猎为基本手段的生活方式。汉字的传入使日本人终于有了用于表记的文字。来自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更是将中国的法律、政治制度、建筑技术、宗教等带到了日本,大大地丰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自1972年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的经济管理技术、工业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及资本等也大量登陆我国,对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日本的部分汉字词汇也“返销”到我国,如“干部”、“乘用车”等。可以说,历史上早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基本上是中国对日本单向的,到了近代则是双向的了。到现在,中日之间在文化上有很多共同点,如都属汉字文化圈,都遵从长幼尊卑的伦理观念,都信奉“神”等。然而,在中日两国人民的频繁接触当中,却也时时发生着误会、摩擦和碰撞,这大多数是由于人们对对方的文化理解不到位,或者是生活习惯的不同造成的,一小部分则是由于两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文明水平的差异形成的。在此,本人将所掌握的情况分为几个大类,然后边举例边分析产生的原因。

个人日常交往

个人空间与物权

一位女同事告诉我,在我校工作的两个日本外教,都是年轻的女性,两人说话好半天,却一直站在门口的走廊上,而不是进入到其中一人的房间里。日本人集体出差也都是一人一间房,中国人却经常两人或多人一间。这说明日本人把自己的私人空间看得很神圣,追求个人的独立和自我意识,而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把自己的空间展示给他人,即便对方是朋友。

几年前,济南一家企业向日本派出了一个研修团。一个研修生在休息天来到日本人的菜园旁,在主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擅自进入。主人发现后抓住不放,还报了警。不得已,研修团所在的日方企业管理人员几次带着礼物给人家赔礼道歉,最后才达成谅解。其实中国研修生进入日本人的菜园仅仅处于好奇,就是想看看日本人怎么种菜,种什么菜,一点恶意都没有。可日本人不这么理解。他觉得擅自进入他家的菜园,就是对他的挑衅和无礼,就是对他私权的蔑视。

分摊付款

日本人同事一起吃饭时,都“均摊付款”(“割勘”),即使共同招待客人,也是如此,而且可以在客人面前公开算账、掏钱,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种丢脸的事,而且被作为日本人小气的证据。其实,据说“割勘”本是来自美国的舶来品,于二次大战后进入日本,它迎合了当时日本人的心理,所以倍受欢迎。那时,随着日本向美国式产业社会转变和消费型社会迈进,日本社会以往的“义理人情”逐渐淡薄,人们希望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变化反映在人际交往上有两个具体特征:一是谁都不愿欠别人的情;二是感情上,人情只局限于一时一事,和以后的事无关,所以一切都要当场算清。在现在的日本,“割勘”已不仅表现在共同餐饮时的付费,而且几乎表现在所有共同消费的行为当中。

意思表达

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的时候,日本人喜欢婉转,一般都用推测、估摸的语气说,“是不是……更好呢?”这样一方面给自己的发言留有余地,同时为别人陈述意见留有空间。而中国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喜欢简洁明了,往往说,“我觉得应该……”,或“我认为……做要好些。”

再者,如果一个日本人邀请你去喝茶,他会说:“去喝杯茶什么的好吗?”这里的“什么的”是什么意思呢?日本人在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建议时,喜欢给对方留出选择余地,让对方选择,以示对对方的尊敬。如果只建议一种,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就有点强加于人的意思了。

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方面,可以说中国人是直白的,日本人是含蓄的。

小孩子对长者的称呼

在中国,小孩子面对一个20来岁的青年,大人会教他叫叔叔、阿姨,而在日本却要叫哥哥、姐姐。面对一个50岁左右的人,中国人让小孩子叫爷爷、奶奶,而日本人让小孩叫叔叔、阿姨。年轻者对年长者称呼时,日本人以缩小辈分差为敬意,而中国人以扩大辈分差为敬意。

肌体语言

日本人在听人讲话的时候,有个点头的习惯动作。中国人听人讲话,“点头”往往表示“赞同”或“是”,日本人却不仅仅如此,很多时候表示“我听着,您请继续”。因此,日本人在听人讲话的时候经常频繁点头,而中国人即便在认真听,一般也不点头,而是注视对方的眼睛,静静地听,这在中国人看来是礼貌的。面对上述这样的听讲人,中国的讲话人都会很高兴,而日本人就会想:“他在想什么呢?”而且,日本人与人讲话频频点头的习惯不只是当面谈话,据说在打电话时即使相互看不见,日本人也是如此。不这样做反而话都讲不好了。

关系比较好的熟人、朋友之间,中国人有时用手指指着人说话,这并不算失礼的做法。而在日本人看来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中国人在表示欢迎、感谢等场合下,经常握手。而日本人没有这一习惯,而是用鞠躬的方式表示这样的意思。

个人与集团

在工作的时候,日本人对上级的要求或指示是绝对服从的,总要首先回答说“是”“好的”什么的,然后赶紧去做。如果有想法或自己的意见,也要在过后或其它时候说。但中国人在面对领导指示的时候,一部分人喜欢先提意见、想法,甚至是条件,这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日本企业中工作的中国人,在这方面如果不加注意,就很容易引起上司的误解和不快。

很多中国人都说,日本的商业企业请客最小气。不要指望在那里能吃饱饭。本人觉得所言基本属实。日本人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十分注意节俭的。“请客吃饭”,日本人更多的是借助饭局来加强交流,表示感谢。“饭局”在这里仅仅是一个媒介了。在这方面日本工业企业或家庭请客就好一些。另外,跟有些中国人的铺张浪费相比,日本人简洁节约的做法是否也值得我们借鉴呢?

中国商店的收银员接到客人钞票,都要仔细查看真伪,在日本人看来,这样对客人就太不够尊重了。中国人去饭店就餐,尤其是吃海鲜等,有时要特别闻闻味道,查看新鲜程度,日本的厨师大概就觉得是对自己的侮辱了。中国的超市大多不允许客人带包进入,担心被盗。日本的超市对客人都表现得非常尊重和信任,非常注重跟客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没有哪家超市会禁止客人带包进入。如客人自己觉得带东西进去麻烦,可以交给营业员暂为代管。

历史恩怨与偏见

中日历史上曾经有着长期的交战史。元朝的忽必烈曾经二次命令元军攻打日本。到了明、清,基本上就是日本人欺凌中国人了。从明朝时期日本“倭寇”对我沿海地区的抢掠骚扰,到清朝时的中日甲午海战、八国联军攻打北平,再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日战争,中日之间长期交战,在两国人民之间造成了深深的仇恨和隔阂。

笔者因为工作关系,曾经几次去过日本,感觉日本老百姓对中国人都是真诚友好的,当然不只对中国人,对其他国家的人也都如此。在日本的大街上问厕所,日本人一般都停住脚步,十分认真详细地告诉你怎么走法。有时看你还是没明白,日本人会蹲下来给你画地图,甚至等得你自己都着急。

反观我们自己,现在很多人在很多场合以不理智的极端的态度对待对日本人。比如足球亚洲杯期间,在济南很多观众对日本人就表现得很不友好,还引起了中日外交部门的交涉。本人认为,体育是无国界的。况且日本人来济南参加亚洲杯本身也是文化交流。另外我们很多人还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骂日本人的话,叫“小日本”或“日本鬼子”。所有上述这些,本人都认为是鲁莽和无知的表现。

至于日本人看得起还是看不起中国人,最好还是一分为二来看。日本人工作勤奋,崇尚劳动,可个别到日本研修或工作的同胞总想偷懒取巧,不按规程作业,你说日本人能看得起你吗?对于我们那些工作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人,日本人是非常地尊重的。日本铃木公司海外研修部的中村科长曾经对我们一个年轻的研修生说:“如果有可能,我愿意你长留日本”。

综上所述,在与日本人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本着平和的心态,对对方的习惯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和尊重,在学习日本人的技术、在与日本人互惠互利地进行贸易往来的同时也注意研究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另外,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地提高个人修养。诚然,中日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棘手问题,如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靖国神社问题、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等,这些基本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或国际边界划分的模糊地带,本人认为,这些都应该以现实的态度,就事论事地协商解决,而不应该搀杂太多的个人情绪。

来源:凤凰网

评论(0
名称*
验 证 码 点击换一张 看不清?
字数不得超过1000字
扫描关注磊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