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农业发展及其他行业的贷款和专业知识对于一些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及发展权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外债问题独立专家胡安·巴勃罗·波霍斯拉夫斯基7月6日在北京联合国大楼就其访华的初步成果举行新闻发布会时这样说道。
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深入,今年1月至5月,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接近4000亿美元。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及地区累计实现各类投资额1612亿美元,大约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0%。可见,中国的对外投资正在加速进行。
“我认为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国际贷款和发展经验值得国内外参考借鉴。中国公司数年前在中国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一趋势在过去的十年里加快了进程。中国在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两大多边发展银行中起着领导作用。”胡安·巴勃罗·波霍斯拉夫斯基说道。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王博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独立专家胡安·巴勃罗·波霍斯拉夫斯基给出的评价比较中肯。我国近年来对外发展效率、增速等都有改观。”
然而,随着我国对外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与投资地的矛盾与摩擦不免会显现。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努力地解决相关问题。
胡安·巴勃罗·波霍斯拉夫斯基提出,此次访华期间,他广泛了解了中国用于保障国际贷款的监管框架。他感觉到中国实现国际贷款和投资的国际和国内标准的目标与实际操作之间还存在鸿沟。
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于树一博士表示,独立专家所提及的问题可以细化为我们与投资国当地群众或组织发生误会与摩擦。但利用我国已确立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投资行为就可很大程度避免与当地群众产生误会。同时,我们也应当建立更完善的善后计划,让投资地群众看到中国作为国际大国的责任心。
据悉,中国发布了包括2012年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2013年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以及近期发布的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社会责任指引》在内的监管体系。
除却目前存在于国际标准与实际操作的鸿沟外,胡安·巴勃罗·波霍斯拉夫斯基还在会上提出了其他看法。
他指出,中国正从实践中学习如何倾听发展的诉求。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指出,人是发展进程的主体,也应当是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及受益者。他希望看到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不仅能带给各国政府和企业双赢的局面,还能够惠及中外的百姓。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投行应致力于良好的风险管控,与受影响的个人和普通群体进行积极磋商,以证明其资助的发展项目能够更好地避免负面的社会影响。
为此,王博表示,中国的一些对外直接投资国家或伙伴国家在投资环境与经营环境方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与风险,因此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另外,其他大国不同的发展战略也可能会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造成影响,所以若把控不好,可能会影响日后的收益率。
同时,于树一也指出,消除误会最直接的方式是沟通。通过有效沟通,可以让投资地的群众了解我们投资的目的与意义,让他们了解这些投资是互惠互利的。我们也应秉承互相尊重,相互平等的原则与当地加强沟通,推动友好发展。并且,我们也应和当地相互支持、合作,一起创造良性投资环境,取得双赢。
来源:中国财经新闻报